“扶贫就跟种百香果一样,只要肯花心思、肯下力气,就会开花结果,迎来丰收……”这句话就是临高县凤雅村委会驻村第一书记黄尚骞的真实写照。
2017年2月,黄尚骞被派驻临高县多文镇凤雅村委会第一书记后,他带领村民种植百香果,细心解决村民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成为了村民心中随叫随到的“百香果书记”。当年,全村34户加入雅香园种养专业合作社的贫困户共获分红35万元。
临高县多文镇凤雅村委会驻村第一书记黄尚骞正在百香果种植园查看百香果生长情况。南海网记者王全印摄
凤雅村曾是党组织软弱涣散村,黄尚骞刚来到这个村时,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怎么让党组织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赢得党员、群众的信任。临高县多文镇凤雅村委会党支部书记王峻嵘说,比如,全省脱贫致富电视夜校节目刚播出时,村民收看的积极性很高,可后面就不愿来了。黄尚骞一了解,原来村民认为节目上讲的都是其他地方的事,跟自己没太大关系。随后,黄尚骞就把内容做成本地“口味”,给村民“开小灶”,激发村民脱贫致富的欲望。

每期节目结束后,黄尚骞和村干部一起,结合凤雅村的特点给村民进行课后辅导,有时还购买一些日用品进行有奖问答,激发的村民学习兴趣。有一期节目内容是白沙黎族自治县贫困村发展绿茶种植,凤雅村向来不种茶,黄尚骞在辅导时另辟蹊径,指出白沙绿茶打的口号是“陨石坑上的绿茶”,凤雅村的土是难得的富硒红土,种的农产品也可以打出“红土地”这块招牌,更能卖个好价钱。经他一点拨,村民看节目、讨论发展的兴趣一下就上来了。2017年凤雅教学点还荣获“全省脱贫致富电视夜校优秀教学点”称号。
起初,村民对引进的项目并不看好,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他们与企业对接,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村民自愿种植百香果,公司提供种苗,实行保底价收购、全程技术跟踪服务指导,承担所有市场风险,只要村民肯出力就能赚钱。黄尚骞说,即使是这样,村民开始依旧不敢种,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种植百香果第一年投资成本高。
为打消村民种植百香果的疑虑,黄尚骞通过努力学习,把自己变成了一个百香果种植的“土专家”,后来村民也称其“百香果书记”。
更多关于百香果的资讯,可登录百香果网:https://lecunnong.com/